唐伯龙 官方网站

+收藏:http://tangbolong.orgcc.com
 
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 艺术资讯 正文内容
欧颜柳三体合一 创建楷书新体系
2014-06-01    浏览(807)    作者:唐伯龙    来源:唐伯龙 官方网站

欧颜柳三体合一创建楷书新体系

在中国书法艺术长河中,楷书有着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。它创始于汉末,盛行于魏晋南北朝,至唐朝集其大成。楷书出现后,一直在书法上占据统治地位,被人们作为正规的字体使用,几千年来仍在延续。楷书的主要特点是形体方正,横平竖直,笔画清楚。人们认为这是最理想的书体,用来作为楷模和范式,所以叫楷书,同时也被尊称为“真书”和“正书”,是真正的书法。

楷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发展的必然,从象形文字到形成楷书的雏形,其间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:由上古陶器甲骨的刻画符号嬗递到繁复的大篆、石鼓、金文,再由草篆向隶书演化,又从草隶演变成楷书。中国文字从篆书变到隶书,文字由圆变方,出现了崭新的书体隶书,被称之为“隶变”。隶书演进中出现了章草即隶书的草率写法。在这个基础上,汉字的简化趋向规范,消除波挑成为钩撇,从而出现了楷书。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书法的辉煌时期,真、行、草各种书体逐渐完善。楷书发展到唐代,达到了全盛时期。欧阳询、颜真卿、柳公权是唐代成熟时期楷书的代表人物。欧阳询的楷书法度森严,险劲挺拔,有如“金刚瞋目,力士挥拳”。代表作品有《九成宫醴泉铭》、《温彦博碑》、《虞恭公碑》《皇甫诞碑》、《化度寺碑》等。世称唐代楷法第一。颜真卿是唐代新书体的创造者,是革新的巨擘,是继王羲之之后最伟大的书法家。他的书法雄浑大器,遒劲豪健,相向取势,奉棱秀出。代表作有《多宝塔碑》、《东方朔画赞》、《颜勤礼碑》、《小字麻姑仙坛记》、《中兴颂》、《李元靖碑》、《颜家庙碑》等。柳公权是晚唐杰出的书法家。他学颜真卿却能自出新意。他避开颜字肥壮的竖画,写得均匀瘦劲,棱角分明,如刀削一般。又把北碑中的方笔运用到楷书中,集虞世南、欧阳询、颜真卿之众长,方圆兼备,自成一体,人称“颜筋柳骨”。代表作有《玄秘塔》、《神策军碑》、《金刚经》、《李晟碑》等。

书法界通常把欧、颜、柳称之为“唐楷”典范。欧字整齐端庄,严谨刚劲,点画工稳,意态传神,形成了初唐时期具有独特风格的楷书。欧字用笔,方圆兼使,方笔多于圆笔,含蓄有势,点、横、撇、捺各具情趣。颜字多用藏锋入笔,呈圆笔,驻笔回锋收结。笔法雄健挺拔,点画笔笔力到,提按行笔,自然流畅。柳体用笔方圆兼使,方多圆少。但是,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对而言的,没有绝对的好。再出色的书法家的作品都受一定时代的局限,留下一些尚待改进和完善的空间。有道是,笔墨当随时代。我们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,有所造就,有所前进。特别是书界在传承过程中有一味强调崇一而终,派别森严,师界分明,在教学过程中要么欧,要么颜,要么柳。其实这是一种陋习,应当革除。事物总是在运行中不断变化、不断发展、不断综合、不断融合、不断进步的。因此,笔者认为,欧、颜、柳同处于一个朝代,虽说各有千秋,但我们后学者,应当综合地辩证地来研究、学习和吸收他们各自的长处,避免各种缺点和弱点,取众长而融合,并推陈出新而创造之,这样,祖国的传统文化才能不断得到继承和发扬光大。

笔者在长达五十余年的研习中,发现欧颜柳完全可以合一融为一体。并在长期的书法创作实践中善于吸收各家之众长,结合个人的理解和感悟,创造出自成体系的新的“唐楷”——唐伯龙楷书体例。“唐伯龙楷书”中大约是百分之五十的欧体,百分之三十的颜体,百分之二十的柳体;框架结构为欧体,左边笔法像柳体,右边笔势似颜体;上部的笔画多像柳体,下部的笔意更似颜体;所谓欧体血脉,颜筋柳骨;血肉相融,筋骨相通;收紧内宫,放延肢体,舒展头手脚,紧密各脏腑;灵活运用点画撇捺,巧妙兼使钩竖;不局限于一体,广纳博用诸势,以创造合乎时代美学要求的书法体例为目的。试图探索出一条合乎现代人们审美要求的新书体。为推动祖国书法艺术大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。

具体的体势笔画,详见《欧颜柳三体合一——唐伯龙楷书·国粹经典书法教材》系列丛书的各个字体的讲解与分析。这仅仅是一种创新的尝试,难免存在很多错误缺点。不妥之处,希望得到同行们,特别是专家们的批评指正。

标签:以国学为内容,以创新为方向,以多体合一为体式
分享:
上一篇:楷书谣
下一篇:
发表给力评论,说两句!  共有 0 条评论